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是每个需要手术的患者梦寐以求的。近十几年,微创手术开始逐步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代表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进步。而微创手术中使用到的各种器械,也大多是最近几十年的创新发明,医疗机器人属于其中较为前沿的一类,在微创的基础上借助智能化系统,进一步提升术者的操作精度和手术效率。
最近一年以来,国内外医疗机器人行业风起云涌,新闻不断。这其中既有新涌现的公司顺利获得高额融资,也有巨头借助收购争先入场。随着投资者、医生和患者对医疗机器人这个概念的深入了解,它能带来的价值正在逐渐被认可。
巨头纷纷入场的医疗机器人行业
最早的医疗机器人成型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实验室。随后,世界范围内涌现出很多应用于不同外科领域的机器人,其中大部分止步实验室,极少数成功实现了商业化。其中,美国的达芬奇机器人可谓一枝独秀。作为可应用在泌尿外科、普外科、胸外科、心脏外科、妇产科等科室的综合型手术机器人产品,自 2001 年推出以来,达芬奇机器人已经累计在全球销售 3000 多台,辅助医生完成超过 300 万台手术,年手术量达 65 万台。
而研发出达芬奇机器人的直觉外科(Intuitive Surgical)公司也因此入围纳斯达克市场过去十年复合回报率最高的前十家公司,即使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销量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目前,直觉外科市值超过 200 亿美元,去年,总销售额达到 23 亿美元,毛利润 60% 以上。
著名的“达芬奇机器人缝葡萄皮”示意图
眼看行业风口将至,很多在医疗领域深耕多年的巨头自然不会袖手旁观。过去一年的时间,Google、强生、美敦力等国际巨头纷纷通过收购、战略合作或者股权投资的方式进入到医疗机器人领域,涉及金额也屡创新高。
2015.09 Auris Surgical Robotics 公司获 1.5 亿美元融资,次年 4 月收购医疗机器人公司 Hansen Medical
2015.10 Smith & Nephew (施乐辉)2.75 亿美元收购骨科机器人公司 BlueBelt
2015.12 Google 与强生共同创立了专注于手术机器人研发的新公司 Verb Surgical
2015.12 达芬奇母公司 Intuitive Surgical 加投形状感知技术公司 Luna Innovations 900 万美元,获得全部股权
2016.05 美敦力宣布出资 4200 万美元股权投资以色列医疗机器人公司 Mazor Robotics
2016.07 剑桥医疗机器人公司 CMR 宣布获得 2030 万美元融资
2016.07 全球第二大骨科医疗器械公司捷迈邦美(Zimmer Biomet)斥资 1.32 亿美元收购法国医疗机器人公司 Medtech
资本市场的火热是行业前景广阔的标志,也为各个公司产品的研发和迭代提供了经济基础。但作为医疗产品,专家的认可才是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关。如果无法克服这一关,产品难免停留在科研和实验室阶段,很难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
专家认可是一个严谨而漫长的过程
以国内医疗机器人的代表企业 Remebot 为例,它最早的研发始于 1998 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田苗教授和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田增民教授共同组建团队,经历了近 20 年的打磨和 2 万多例的临床实践,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才慢慢得到更多专家的认同。
神经外科是外科中难度较大的学科之一,国内的先驱是 1934 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赵以成教授。1960 年 3 月,赵教授在宣武医院建立了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这是我国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机构,当时赵教授任所长,王忠诚任副所长。1982 年 4 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从宣武医院迁址至目前的北京天坛医院,并成为 WHO 神经科学研究和合作培训中心。
目前,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有医师 143 人,59%的人员具有高级职称,84%的人员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临床专业组 15 个,全年开展各项高、精、尖手术近两万例。近日,天坛医院张建国教授团队已正式开始在临床使用 Remebot,张建国教授为该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博士师从王忠诚教授。作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王忠诚教授于 1994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于 2008 年获得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天坛医院张建国教授团队实施 Remebot 辅助手术
与此同时,宣武医院经过反复考核,也认可了 Remebot 的临床价值,并且由赵国光院长带领团队开展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宣武医院拥有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和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外科手术量全国领先;同时是我国神经内科排名第一的医院,神内科室有医师 100 人,日门诊量达 2000 人,占全院门诊量近四分之一,其中记忆心理、癫痫、睡眠、脑卒中、帕金森病等专科门诊在全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宣武医院专家团队实施 Remebot 辅助手术
除此之外,国内很多知名专家和顶级医院也加入到考核的行列,包括立体定向泰斗级人物汪业汉教授、301 医院、协和医院等。 汪教授是我国最早进行立体定向技术和功能神经外科研究与临床诊治的专家之一,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就与许建平教授一起在合肥组建了国内第一个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在 50 多年临床工作之余,他还主编及参与撰写了《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学》、《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现代功能神经外科学》等医学著作 14 部。
汪业汉教授考察 Remebot
301 医院凌至培主任考察 Remebot
协和医院专家窦万臣考察 Remebot
专家的考核将会是一个漫长而严谨的过程,但只有经过多个权威专家的反复论证,产品才能日趋完善和成熟。
与优秀者同行,共同教育大众市场
专家的认可代表对产品在学术上和临床上的肯定,而在商业化运营上,企业还需要更多与同行的交流和互动,共促发展。国内神外领域还有一家创新型企业——品驰,作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个在原产国取得产品注册证并上市销售的脑起搏器品牌,它的研发道路也很漫长:最早由清华大学李路明教授带领研究团队从 2000 年开始攻关,直到 2009 年第一例品驰脑起搏器成功植入患者体内,让一名帕金森患者的双手停止颤动。
脑起搏器是目前最尖端、最复杂的植入式医学电子装置之一。借助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可对帕金森病等功能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实施神经调控,并通过选择不同的刺激靶点和刺激参数调整治疗效果,具有可调节性和可逆性,是国际范围内公认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品驰 DBS 产品的面市成功打破了进口品牌在这个领域的垄断,截至今年 4 月,国产脑起搏器市场占有率近 40%,开展临床手术 1700 多例次,为患者节约开支近亿元。
品驰脑起搏器植入示意图
近期,Remebot 携手品驰,共同参与到羽泉联合 20 多家爱心企业发起的“医诺千金”公益中,为患者提供医疗救助。目前公益活动进行到第三期,即将为癫痫或三叉神经痛患者提供免费的微创手术治疗;未来,在品驰的支持下,公益基金将为符合条件的帕金森患者实施免费的 DBS 手术。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捐赠仪式
总体而言,医疗机器人市场非常火热,但也困难重重,尤其是对本土企业而言,需要突破的地方还有很多。唯有与优秀的专家、合作伙伴长期合作,才能真正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积跬步以至千里。最后,也欢迎更多有志之士与合作伙伴加入我们,共同努力。